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

對不起

很多年前,曾經有一個歐洲學生問我:
「老師,『我對不起你』還有 『你對不起我』」是什麼意思?」

「這個...」我想了想,「就是說,有一方覺得另一方做錯了,所以要道歉,表示愧疚...我對不起你,是指自己錯了,你對不起我呢,就是說錯在你,不在我!這樣瞭解了嗎?」

歐洲學生還是搖頭表示:「還是不懂啊!華人好像特別常說我對不起你、你對不起我,比如,戀愛不成功,女的就罵男的對不起她,成績不好,爸媽就罵小孩對不起他們...然後大家都哭了,很激動這樣,有時候還會有人跪下來或互打耳光,眾人圍觀選邊加油什麼的,我看那一些中文劇情都這麼演。」歐洲學生繼續問道:「可是,我不懂,事情都發生了,為什麼還要繼續追究對錯,哭來鬧去,而不是馬上解決問題呢?」

「什麼?我們真的是這樣子的嗎?」第一次被歐洲學生這樣問時,我愣住了。

「老師,包括你自己也是。」歐洲學生繼續說道,「我注意到,你常常不自覺地說,對不起對不起。明明事情跟你無關,也要說自己錯,其實很多事情,根本就沒有對錯的。你何必老是說自己錯,把自己弄得不開心呢?真是莫名其妙。

「什麼?你說我也是這樣?」我很驚訝。

原來,我從小接受的反求諸己之美德,已經變成一種習慣,一種文化印記。讓歐洲人看了匪夷所思不打緊,最重要的,還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不開心,以至於沒有足夠的動力與自信,去採取行動,一步步改變現實。我逐漸領悟到,在互相指責的話語喧嘩中,我們只是情緒上虛張聲勢,但是在理性的作為上,我們卻缺乏細膩而精密的邏輯思考。

基隆黃色小鴨爆破很多次。有一位住在比利時的台灣臉友,說有一則荷語新聞,報導了基隆黃色小鴨。我看不懂荷語,但實在很想瞭解,以歐洲人的立場來看,是怎樣報導這一件事情的。於是請朋友翻譯,結果新聞報導出來是這樣的:沒有指責台灣人對不起黃色小鴨,沒有指責主辦單位對不起霍夫曼跟他的團隊,這一些幹谯跟埋怨都沒有。只簡單扼要地說,台灣的氣候,可能不適合充氣式材質,團隊會再就具體細節研究改進,就這樣。

「對不起」所挑起的情緒,只能存在於口水與淚水中。但解決問題,我們需要的是腦汁。